今天是: 邮箱登录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市县典型)“五三三”举措 成功创建示范县

   20161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认定防震减灾示范县(市、区)的通知》(川府函〔2016218号)文件,正式认定我县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自今年1月启动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工作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序推动创建工作。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对我县创建工作给予以了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多次到我县悉心指导。通过不懈努力,我县在全省申报创建的15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验收,成功创建了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

  一、强化“五项举措”有序推动创建

  一是成立了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和工作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印发了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三是及时解决好创建工作人员、经费等保障问题。四是县级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分管领导亲自抓创建工作,并积极邀请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专家、领导来我县指导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创建质量。五是组织相关单位前往北川、崇州等防震减灾示范县学习考察,认真借鉴创建成功经验。

  二、突出“三个重点”,确保创建见成效

  一是突出“创新”这个关键。在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方面,分别创新了“61”宏观观测制度、震情监视跟踪制度、“党建促重建”、“自建加自管”、“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模式、“6+1”地震应急体系等新的工作机制、体制,充分展示了我县在全省领先的地震监测能力、震害综合防御能力和地震应急管理水平。二是突出“惠民生、促发展”这个目标。完成国道351、宝康路、芦灵路等出入境交通干线和旅游经济公路,实现了群众“畅通梦”、“富裕梦”;完成了灵关毓秀新城建设和540户棚户区改造,重建城乡住房7588户,新改扩建学校、医院、卫生室、村活动室等全部达到抗震要求,实现了群众的“幸福梦”、“家园梦”;完成325处各类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应急排危等,最大限度降低了地震次生灾害风险,实现了群众“平安梦”。“重建惠民、重建促发展”贯穿于灾后重建全工程,充分展示了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果。三是突出“组织保障”这个基础。严格落实防震减灾“四个纳入”,坚持将防震减灾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坚持将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

  三、完善“三大体系”,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在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过程中,我县坚持在创建中推动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创建,认真借鉴防震减灾先进工作经验,比对创建目标,想办法、添措施,努力缩短差距,不断完善整改,有力推动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地震监测体系基本建成。新建电磁波、地磁和地倾斜、龙门山跨断层形变等观测项目,地震前兆测项由4项增加到12项,涵盖地下流体、电磁、形变三大学科;全县4个强震台、1个测震台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并纳入省、市地震台网管理,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二是震害防御体系能力增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全部按照高于我县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和施工,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广泛应用减隔震技术和轻钢结构等抗震新材料,90%城乡住房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三是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日趋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科学管用,建立了各类地震应急救援队共80余支;形成了有效的救灾物资储备、调拨、紧急配送机制;地震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网络进一步健全。构建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形成了灾情预评估、地震信息推送、视频会商等长效机制,地震应急指挥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全县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四、查漏补缺,持续发力,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

  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极创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是地震监测水平有待提高。地震趋势判定能力不足,大多数监测项目为新建,数据稳定性不够,在地震预测方面缺乏历史性对比数据、资料,对宏微观异常的发现和认定难度大。二是地震应急救援科学性、有效性需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预案现实操作性有待增强;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培训不够;潜在地质灾害点隐蔽性强,地震次生灾害风险性高。三是震害防御工作仍有提升空间。个别高腰山村组房屋老旧、抗震性能差。农居地震安全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仍然不够,应对地震灾害的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

  下一步,我县将把成功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作为新的起点,以实施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断增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努力构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和联动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强烈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建设,健全和完善防震减灾大众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强化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为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奠定基础。继续坚持以最大限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坚持预防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服务中心、服从大局,全面抓好防震减灾工作,不断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奋力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熊猫老家、幸福宝兴”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宝兴.jpg


版权所有:365bet日博 蜀ICP备05030409号 |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邮件登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