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邮箱登录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加强综合能力建设 实现防震减灾两大提升

  近年来,成都市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对照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制定的市(州)防震减灾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不断推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实现大提升

  一是地震监测分析体系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地震监测台站(点)162个,拥有地震观测仪器211台套,台站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3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成都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发生的1级以上地震都能比较准确地监测。

  二是震害防御工作不断加强,震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我先后实施了成都市活断层探测和活断层普查详勘项目,对活断层分布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测和分析,为建设工程规划、选址避开断裂带提供了依据。广泛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组织专家登上成都著名的“金沙讲坛”为市民讲解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视频被纳入市委党校学习课程,制作了全省第一部防震减灾动画片《成都新貌说防震》和《防震避震识谣幻灯片》,编写了《中小学生地震灾害预防读本》并向全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免费发放,开通了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媒体开展形式

  

  

  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宣传阵地建设,全市已建成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00所,示范社区40个。建成成都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并正式对外开放。

  三是地震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在科学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向全市印发,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也都按照要求制定了自己的地震应急预案,全市形成了城乡满覆盖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汶川地震后,全市组建了由1000人组成的成都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各乡镇和村(社区)组建了“两员一队伍”,成立了成都防震减灾蓝天救援队,先后参加了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救援。我市每年都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参演人数已达上百万人。实施了成都市地震应急专用技术平台项目建设并于2016投入运行,该平台具有五大功能,即:地震监测功能、地震灾害预评估功能、应急指挥功能、灾情收集功能、地震灾害预测功能,这五大功能的实现将为科学地做好地震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大提升

  一是为全市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2013年根据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需要,我市对龙门山中南段附近农房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形成了专题报告。据此,市政府已累计已投入近40亿元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可能出现9度、8度区内的4000多户农房进行移民搬迁或加固改造。

  二是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社会公众在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作提前告知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是为基层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各区(市)县纳入项目实施范围,通过上下联动,协调配合,促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整体均衡发展。2014年,我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了“一三四一”工程。2015年,我市全面启动了这项工程,投资2150万元实施了10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40个示范社区标准化建设,现已全面建设完成。这项工作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得到了市民代表的广泛好评。同时,这一工作还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入选了中国地震局编撰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几点工作体会

  (一)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是关键。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历来就把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列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防震减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指示。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多次视察和指导防震减灾工作,促进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快速发展。“4·20”芦山地震期间,市委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了我局的情况汇报,2014年,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西部山区调研防震减灾工作,2015年,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防震减灾法》并就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也多次到我局调研和听取汇报。市政府基本每年都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对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纳入目标考核。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防震减灾系统的机构编制上、人员经费上都给与了大力支持,目前,我市所有区(市)县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做到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融合式发展是基本路径。首先,我们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融合式发展的理念。灾由天注定,事由人为之。地震是天灾,它的发生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在如何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处理得好,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处理不好,天灾还要加人祸,灾难就会扩大。我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牢固树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把为群众为社会服好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让防震减灾成果主动为地震灾后重建、天府新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生命线工程运行等提供地震安全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次,我市在工作中大力推动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县工作,从基层基础工作入手,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我们在崇州开展的试点工作,得到国家局的充分肯定。20128月,中国地震局在成都召开全国基层防震减灾示范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崇州市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工作经验。目前,崇州已经被中国地震局发文认定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在崇州的示范带动下,邛崃和金堂也开展了示范县创建活动,并在201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同时,我市启动了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活动并获得中国地震局批复同意。通过示范创建,促进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三)防震减灾项目带动是抓手。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载体带动,而防震减灾项目建设既是基础工程更是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既是防震减灾自身建设的举措,也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市共实施了防震减灾十大项目,累计投资近2亿元,全部完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既极大地夯实了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又把防震减灾融入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有力地推动了成都防震减灾事业的快速发展。



版权所有:365bet日博 蜀ICP备05030409号 |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邮件登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